高高瘦瘦的个子,一副简单的黑框眼镜,一个匆匆忙忙的身影,这就是熊国焱给大家的最初印象,同事都亲切地称呼他“小熊”。但就是这样一副斯文形象的小熊,做起科研来却是十足的“拼命三郎”。从制定实验方案、搭建工艺装置到实验数据的获得与处理,从化工工艺到分析检测的各个环节,他都不遗余力,事无巨细,严格把关,经过九年的学习和历练,熊国焱已从那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科研生产第一线的优秀项目负责人。
勤学好问,快速成长
2008年大学毕业,小熊就加入了西南院这个大家庭。时值研究科室正在进行大型化工项目的开发,刚参加工作的他便被安排到叔碳酸/叔碳酸乙烯酯项目的中试工作中。中试试验需要工艺设备连续运转,因此,研发人员都是三班倒。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参加较为大型的化工试验,且需要通宵上夜班,这对新人小熊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干劲,他勤学好问,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在同事的帮助下,在自我的努力下,迅速掌握了化工中试开发的各项技能,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化工人的转变。
由于科研项目的特殊性,每一位研发人员每年所参与的项目可能都不同。正是由于项目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更有利于研发人员拓宽知识面,提升各项技能,逐步成长起来的小熊先后担任了多个项目的负责人,均圆满完成了实验任务,同时撰写多篇论文及专利,并获得集团公司“中国化工人”和西南院“优秀员工”等荣誉。
勇挑重担,无悔青春
今年初,小熊所在的研究所接手了与美国合作方共同开发的HAA项目,该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接收的大量英文资料的消化整理,并完成小试验证和中试设计。为此,研究所将项目组分为5个专题组,既能加快进度,也能保证每个专题的全面深入。作为分项专题组的负责人,小熊一边研究资料文献,一边就带领团队成员开始实验前期准备,包括原料和耗材的购买、实验方案的设计、反应装置的搭建等,就这样一步一步使项目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作为一个全新的项目,各个工序都面临一些复杂和非预期的问题,例如:催化剂的制备和成型、反应器的设计与制造、数据的准确获取和分析。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项目的各项指标实验,需要各个专业人员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通力合作,因为一个环节的问题,可能引发下一环节的连锁反应,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每一次实验,作为负责人的小熊不仅要制定实验方案、分配组员工作,更是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严格把关,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运行。取得数据后,他和大家一起论证、总结,找出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再投入到下一次的实验中。
对于化工研发,光埋头做实验,显然是不够的,对所得到的初始数据进行准确、严谨、合理的分析处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熊国焱花费了几日才完整编辑出了该项目的Excel数据处理表格,其纵向条目竟然达到了足足100个!可见这是一项多么繁复和精细的工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其耗费的精力丝毫不亚于实验室工作!
在进行催化剂寿命测试的时候,正是暑热季节。为保证化工实验的通风性,实验室未配备空调设备,加上该实验是高温放热反应,四个反应器源源不断地向外散热,七八月间,实验室温度高达40℃。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熊的身影依然是最忙碌的那一个,汗水浸湿了衣衫,倒班制打乱了生物钟,这些都被其轻描淡写地一一克服,只有在攻克了每一项难题,顺利完成每一阶段任务后,他的脸上才会浮现出满意的笑容,这笑容是对团队和工作最美的回答。
积极上进,生活阳光
小熊不仅是工作中的主力前锋,也是在篮球场上的一员大将,多次代表单位参加职工运动会和篮球赛等,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信任,培养了团队精神。他说: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亦成为工作的有力保障。
32岁的小熊还是一位超级奶爸,兑奶粉、换尿布、哄孩子,这些都不在话下。由于小孩还不到两岁,偶尔生病还会半夜抱着往儿童医院跑,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还把家人照顾得井井有条,他可谓是“累并幸福着”。无论男女同事,都对这位顾家型超级奶爸竖起大拇指:“真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
科研一线的工作是繁琐的,查文献、搭装置、做实验、做设计、分析数据、写周报月报、写总结、写论文、写专利,不仅要求研发人员能独挡一面,还要求成为全能选手。小熊就是这样一位冲锋在前,既能独挡一面,又能全面施展的全能型选手。面对这些繁琐的工作,他说:“这是一种充实,年轻人就是需要通过充实来学会很多,充实也可以带来工作上的成就感。”没有豪言壮语,更勿需华丽的辞藻,正是像小熊这样兢兢业业、奋战在科研一线的广大员工,成就着西南院的今天和明天。